泥鳅养殖业务范围(泥鳅养殖业务范围是什么)
泥鳅养殖业务范围是什么
亩用量4—5千克。
设置集鱼坑,便于日后捕捞。泥鳅苗入池前,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。待施肥后2-5天,鳅种即可下塘.每亩放养30-50公斤,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。 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,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,以培肥水质。另外,每日还要投喂一定数量的人工饵料。投喂的饵料种类有鱼粉、猪血粉、蚕蛹粉、米糠、麦麸、菜饼等。投喂量可根据不同季节而不同。5-6月为鳅体重的4%一5%;7—8月为8%一10%;9—10月为5%一6%。池塘内要搭设饵料台,饵料要投到食台上,每池可根据大小设3—4个饵料台。一般以投饵后2—4小时吃完为度,还要每隔3-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,以防疾病发生。池塘要经常注入新水,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。
2.池塘混养: 即和其它鱼类混养。如和鲢鱼、鳙鱼、鲤鱼、草鱼、鳊鱼等混养。这种养殖方式其选塘、清塘,消毒、放养等和池塘养殖相同。混养的优点是:不需专门给泥鳅投
喂较多饵料,只需给其它鱼类投饵。而鱼类吃不完的饵料和排出的粪便即为泥鳅的食物来源。
3.稻田养殖: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,利用稻田养鳅,既节约水面,又能获得粮食,经济效益显著,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。(1)稻田选择。养殖泥鳅的稻田以弱酸性、少泥沙,保水性好,降雨时不溢水的稻田为佳。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.进排水口要设二道网,以防泥鳅逃逸。同时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鱼坑,便于日后捕捞。(2)放养与管理。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。一般每亩放养4—5万尾。放鳅前,也要追施有机肥料,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。为了获得泥鳅高产,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。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,搭配少量鱼粉、蚕蛹粉即可。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,利于集中捕捞。
4.养鳅稻田要尽量少施农药或不施。即使万一需要使用,也应分批下药,且喷头朝上,不要把药液喷到水面。另外,也不要使用除草剂。双季晚稻栽种时,最好采用免耕法,可避
免机械损伤泥鳅。
5.坑塘养殖 :这种养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养鳅。坑塘面积可大可小.十几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。一般常规鱼类在这种坑塘中会因有机质过多、溶氧不足而导致缺氧死亡。泥鳅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这种坑塘中生长良好。坑塘养鳅,每千方米可放养120尾左右,其管理方法亦与池塘养殖相同。
泥鳅养殖业务范围是什么呢
养殖业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包括:养猪,养牛,养羊,养兔子,养鱼,养泥鳅,养黄鳝,养鲫鱼,养甲鱼,养团鱼,销售“鸡鸭鱼肉”和各种快餐外卖(农村地区现在“农家乐”饭店比较多),例如鸡腿饭,卤肉饭,腊肉饭,香肠饭,隆江猪脚饭,梅菜扣肉饭,粉蒸肉饭,麻辣牛肉面,刀削面,打卤面等等
泥鳅养殖泥鳅
1、准备工作
家庭养殖泥鳅时,要使用鱼缸作为容器,将其清洗干净,然后在底部铺放一层薄薄的沙壤土,方便打洞,并且还要在水缸中放入小型的增氧设备,以免泥鳅缺氧死亡。
2、食物选择
泥鳅属于杂食性小型鱼类,喜食水蚤、蚯蚓等浮游生物、有时也会摄取藻类和水底腐烂植物,家庭养殖过程中,可以给泥鳅投喂鱼虾、青菜以及动物内脏等。
3、水质管理
养殖泥鳅的过程中,要间隔5-10天换一次水,泥鳅身上的粘液较多,会污染水质,一定要保证水源干净,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节,要每隔3天给泥鳅换一次水。
4、养殖环境
泥鳅喜欢栖息在水生植物下面,室内养殖时,可以在鱼缸中放入水草、浮萍等,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,并且泥鳅不耐热,要加强通风,最高温度不能超过30摄氏度。
养殖泥鳅养殖泥鳅
方法:
一,养殖泥鳅前池塘消毒:
鱼鳅放养前每亩用4~5千克进行消毒,或用生石灰进行消毒。
二,养殖防病:
1,1ppm浓度漂白粉全池泼洒防病。
2,用含60%有效氯的“二氯异氰尿酸钠”用量为3ppm~6ppm,全池泼洒。
3,三氯异氰尿酸三氯氢尿酸(鱼康净)含有效氯35~38%,用量0.3~0.4ppm全池泼洒。
4,二氧化氯消毒剂,使用浓度为0.5ppm~2ppm,使用时将A、B袋分别溶解后搅混在一起3~5分钟后全池泼洒。
5,每公斤饲料添加三黄粉5克、维生素C 2克,拌均投喂,每月1次,每次连喂5天,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。防止泥鳅气泡病时,要保证饲料充足防泥鳅吞食水泡,并捡测池中水泡饱和度。若泥鳅已发生水泡病,可用5毫克/升的盐水全池泼洒,并采用排出部分老水,加入新水的办法。也可以用每立方米0.7克硫酸铜、硫酸亚铁合剂(5比2)溶水全池泼洒。
三,鱼池建设:
用三合土或水泥制做鱼池,池水深约50~60cm为佳,池底垫20cm左右厚的肥沃泥土,池塘面积可大可小,以2~3亩面积为佳。池塘要排灌方便。泥鳅很会逃跑的,要在进水口、出水口设网防止逃跑。另外可在出水口附近,或池中心建一集鱼坑以便日后捕捉。
四,生活水温:
生活水温摄氏10~30度,最适水温25~27度,属温水鱼类。水温高于30度时钻入泥中度夏,低于5度寸钻入20~30cm深的污泥中越冬。
五,亩饲养量:300尾/千克的泥鳅种苗,每亩可投放280~300千克,大约8万~9万尾/亩。投放前可用3%~4%的食用盐水,水温掌握在10~15度,浸泡消毒15~25分钟,再放养大池中。
六,饲料:要根据水质情况,经常对池塘进行有机和无机肥料的投放,培养肥水质,利于浮游生物繁衍,为泥鳅提供天然饲料;每天可投放3次饵料,种类为:蝇蛆、鱼粉、猪血粉、蚕蛹粉、米糠、麦肤、菜饼等;可根据池塘大小建3~4个饵料台,饲养量以2~4小时吃光为宜;每隔3、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,以防鱼病发生。
泥鳅水产养殖
泥鳅的养殖技术(池塘养殖):
1、鳅种放养
每亩投放规格整齐、体表光滑、无病无畸形、300尾/公斤的泥鳅苗种280~300公斤,放养前用3%~4%的食盐水,在水温10~15℃时,浸泡消毒15~25分钟。
2、日常管理
每天早、中、晚3次巡塘检查,观察水质变化以及泥鳅的摄食、活动情况,并做好防逃工作。
3、疾病预防
每公斤饲料添加抗生素2克、三黄粉5克、维生素C 2克,拌匀投喂,每月1次,每次连喂5天,并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。预防泥鳅气泡病时,做好对池中各种气体饱和度的检测,保证饲料供应充足,减少泥鳅吞食气泡的机会。
若泥鳅已经发生了气泡病,可用5毫克/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,并排出一部分老水,添加新水。另外,每立方米水体用0.7克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(5:2)溶水全池泼洒防治车轮虫病和舌杯虫病。
4、水质管理
池水水色以黄绿色为宜,透明度20~25厘米,酸碱度为中性或弱酸性,溶解氧2毫克/升以上,并适时用田螺、微生物制剂改良水体。
5、饲料投喂
要求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30%左右,粒径2.3毫米以内,水温15℃时,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2%,水温20~28℃时,投喂量为在池泥鳅总体重的3%~4%。每天投喂3次,投喂饲料时遵循“四定”投喂原则。
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,不作为商用, 版权归属原作者,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,我们将立即删除.